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yè)講義第七章

2013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yè)講義第七章

更新時間:2013-05-20 14:38:0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2013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yè)講義第七章

  點擊查看:2013年初級經濟師考試財政稅收專業(yè)講義匯總

  第七章 所得稅制度

  第一節(jié) 企業(yè)所得稅

  一、概述

  企業(yè)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境內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種稅。

  企業(yè)所得稅是根據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所得征稅,是針對整個企業(yè)的利潤征稅。對納稅人在一年納稅年度內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減去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后的余額征收的一種稅,屬于收益類稅收的一種

  二、納稅人

  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企業(yè)分為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

  1、居民企業(yè)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即:居民企業(yè)承擔全面納稅義務

  2、非居民企業(yè)承擔有限納稅義務。

  三、稅率

  (一)法定稅率

  居民企業(yè)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法定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lián)系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法定稅率為20%。

  (二)優(yōu)惠稅率

  1、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2、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3、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lián)系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

  四、計稅依據 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為應納稅所得額

  (一)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原則

  1、權責發(fā)生制為原則  2、稅法優(yōu)先原則。

  (二)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三)虧損彌補

  企業(yè)納稅年度發(fā)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

  五、收入確認

  (一)收入總額

  企業(yè)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

  1、銷售貨物收入;2、提供勞務收入;3、轉讓財產收入;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入;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許權使用費收入;8、接受捐贈收入;9、其他收入。

  (二)不征稅收入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

  3、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4、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三)免稅收入

  1、國債利息收入2、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yè)之間的股息、紅利籌權益性投資收益:

  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yè)從居民企業(yè)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lián)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xù)持有居民企業(yè)公開發(fā)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4、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四)一般收入項目的確認

  企業(yè)銷售貨物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應確認收入的實現(xiàn):

  1、貨物銷售合同已經簽訂,企業(yè)已將貨物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

  2、企業(yè)對已售出的貨物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lián)系的繼續(xù)管理權,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4、已發(fā)生或將發(fā)生的銷售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提供勞務收入

  企業(yè)在各個納稅期末,提供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應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提供勞務收入

  提供勞務結果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

  1、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2、交易的完工進度能夠可靠確定;

  3、交易中已發(fā)生和將發(fā)生的成本能夠可靠核算。

  六、稅前扣除(掌握)

  (一)稅前扣除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相關性和合理性原則;2、區(qū)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3、不征稅收入形成支出不得扣除原則;4、不得重復扣除原則

  (二)稅前扣除的主要項目

  1、工資、薪金;

  2、補充保險(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5%標準內的部分);

  3、利息 非金融企業(yè)向非金融企業(yè)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企業(yè)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shù)額的部分,準予扣除。企業(yè)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經過12個月以上的建造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tài)的存貨而發(fā)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fā)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并按稅法規(guī)定扣除。

  4、職工福利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

  5、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部分)

  6、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7、業(yè)務招待費(按照發(fā)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è))收入的5‰)

  8、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或營業(yè)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9、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

  10、境內機構、場所分攤境外總機構費用。

  11、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

  (三)禁止稅前扣除的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yè)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5、公益性捐贈支出超過企業(yè)年度利潤總額的12%的部分以及非公益性捐贈支出。

  6、贊助支出。

  7、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8、企業(yè)的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七、資產的稅務處理

  (一)資產稅務處理的基本原則

  企業(yè)的各項資產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

  企業(yè)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guī)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二)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

  1、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企業(yè)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2、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

  (1)房屋、建筑物: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4年

  (5)電子設備:3年

  3、不得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

  (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三)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

  1、生物性生物資產的折舊方法

  生物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企業(yè)應當自生物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物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2、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折舊年限

  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最短折舊年限為10年;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最短折舊年限為3年。

  (四)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

  1、無形資產的攤銷

  (1)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2)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少于10年;

  (3)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yè)整體轉讓或清算時,準予扣除。

  2、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1)自行開發(fā)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2)自創(chuàng)商譽;

  (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五)其他資產的稅務處理

  存貨的稅務處理

  存貨,是指企業(yè)持有以備出售的產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企業(yè)使用或銷售存貨,按照規(guī)定計算存貨的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存貨的計價方法: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

  八、應納稅額的計算(掌握)

  (一)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二)境外所得已納稅額的抵免

  1、直接抵免

  企業(yè)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稅法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免額后的余額進行抵補:

  (1)居民企業(yè)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2)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fā)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lián)系的應稅所得。

  抵免限額,是指企業(yè)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依據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我國實行限額抵免,抵免限額應當分國(地區(qū))不分項計算

  抵免限額=境內、境外所得稅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國(地區(qū))的應納稅所得額÷境內、境外應納稅所得總額]

  2、間接抵免

  居民企業(yè)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yè)分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yè)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于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yè)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稅法規(guī)定抵免限額內抵免。

  九、稅收優(yōu)惠

  (一)項目所得減免稅

  (二)民族自治地方減免稅

  (三)加計扣除

  1、企業(yè)為開發(fā)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fā)生的研究開發(fā)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guī)定實行100%扣除基礎上,按研究開發(fā)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進行攤銷。

  2、企業(yè)安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guī)定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四)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投資抵免

  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yè)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五)加速折舊

  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實施條例所規(guī)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shù)總和法。

  (六)減計收入

  企業(yè)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規(guī)定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七)專用設備投資抵免

  企業(yè)購置并實際使用稅法規(guī)定的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節(jié)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yè)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十、征收管理

  (一)納稅地點

  (二)納稅方式

  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yè)機構的,應當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yè)所得稅。除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外,企業(yè)之間不得合并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三)納稅年度

  企業(yè)所得稅按納稅年度計算,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企業(yè)在一個納稅年度中間開業(yè),或者終止經營活動,使該納稅年度的實際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當以其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企業(yè)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

  (四)預繳申報

  企業(yè)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五)匯算清繳

  企業(yè)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企業(yè)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

  第二節(jié) 個人所得稅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包括無國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按照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納稅義務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居民,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沒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是指在中國境內沒有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沒有住所而中國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征稅對象

  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個人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4、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所得;5、勞務報酬所得;6、稿酬所得;7、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利息、股息、紅利所得;9、財產租賃所得;10、財產轉讓所得;11、偶然所得;12、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二、稅率

  個人所得稅按所得項目不同分別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個人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5%---35%。

  3、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4、稿酬所得 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實際稅率為14%。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儲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三、計稅依據――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薪金所得

  1、對于在中國境內任職、受雇的中國公民,其每月工資、薪金收入額允許減除2000元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對于以下四種人員,其每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在統(tǒng)一減除2 0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允許減除2800元的附加減除費用:

  (1)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2)應聘在中國境內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老師;

  (3)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4)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人員。

  3、在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應合并計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200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公益事業(yè)捐贈扣除

  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四、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分項應納稅額=分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二)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抵免規(guī)定

  納稅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準予其在應納稅額中扣除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扣除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中國稅法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超過部分不得在本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的該國家或者地區(qū)抵免限額的余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五、稅收優(yōu)惠

  (一)免納個人所得稅

  (二)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3、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減稅的。

  六、征收管理

  1、自行納稅申報的納稅義務人

  (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2)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3)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5)國務院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自行納稅申報的納稅期限

  (1)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2)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分月預繳的,納稅人在每月終了之后7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分季預繳的,納稅人在每個季度終了后7日內辦理納稅申報。納稅年度終了后,納稅人在3個月內進行匯算清繳。

  (3)納稅人年終一次性取得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在1個納稅年度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后的次月7日內申報預繳,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匯算清繳。

  (4)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后30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

  (5)除上述情況外,納稅人取得其他各項所得須申報納稅的,在取得所得的次月7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申報納稅。

  (二)代扣代繳

  1、扣繳義務人

  個人所得稅,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對扣繳義務人所扣繳的稅款,付給2%的手續(xù)費。

  2、申報地點 其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申報。

  3、申報期限 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