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十章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十章

更新時間:2013-05-31 14:18:17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第十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前直播公開課免費獲取過關秘籍2013年經濟師考試報名進行時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中級金融實務》精講筆記匯總

  第十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第一節(jié) 金融風險及其管理

  

  一、金融風險的概念

  (一)風險的含義與要素

  金融風險是一種風險。風險(Risk)一般被定義為“產生損失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

  風險是由 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的可能性等三個要素有機構成的。

  (二)金融風險的含義與要素

  1.金融風險的含義

  金融風險是指有關主體在從事金融活動中,因某些因素發(fā)生意外的變動,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2.金融風險的要素

  由金融風險的含義可見,金融風險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金融風險的風險因素是有關主體從事了金融活動。

  第二,金融風險的風險事故是某些因素發(fā)生意外的變動。

  第三,金融風險中損失的可能性是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三)金融風險的類型

  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分類方法: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產生于交易對方 不守信用。

  廣義的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方所有背信棄義、違反約定的風險。

  狹義的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方在 貨幣資金借貸中還款違約的風險。狹義的信用風險的最大承受者是商業(yè)銀行。

  信用風險的風險因素是有關主體貸出貨幣資金,成為債權人。

  信用風險的風險事故是有關債務人不能如期、足額還本付息。

  信用風險損失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損失,包括直接財務損失和間接財務損失(機會收益損失)。

  2.市場風險

  因金融市場價格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的風險因素是有關主體在金融市場上從事貨幣資金借貸、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風險的風險事故是金融市場價格發(fā)生意外變動。

  市場風險包括 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和投資風險等三種類型。

  (1)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有關主體在不同幣別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匯率風險分為 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等三種類型。

 ?、俳灰罪L險:有關主體在因實質性經濟交易而引致的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實際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谡鬯泔L險(會計風險):有關主體(跨國公司)在因合并財務報表而引致的不同貨幣的相互折算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賬面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劢洕L險:由于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在貨幣上的不匹配,因匯率的意外變化而導致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2)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有關主體在貨幣資金借貸中,因利率在借貸有效期中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借、貸雙方的利率風險各有三種情形:

利率風險
固定利率借貸
浮動利率借貸
連續(xù)不斷借入/貸出短期資金
借方
利率下降帶來的多付利息的損失
利率上升帶來的多付利息損失
利率不斷上升帶來的多付利息損失
貸方
利率上升帶來的少收利息的損失
利率下降帶來的少收利息損失
利率不斷下降帶來的少收利息損失

  從同時既是借方又是貸方的借貸雙方組合體(如商業(yè)銀行)來看,其利率風險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 利率不匹配的組合利率風險,二是期限不匹配的組合利率風險:

利率不匹配:
 
 
 
借入資金固定利率
借入資金浮動利率
貸出資金固定利率
利率上升帶來損失
――
貸出資金浮動利率
――
利率下降帶來損失
 
 
 
期限不匹配:
 
 
 
貸出資金為固定利率
借入資金為固定利率
借短放長
利率上升帶來損失
――
借長放短
――
利率下降帶來損失

  (3)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有關主體在股票市場、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進行投資中,因股票價格、金融衍生產品價格發(fā)生意外變動,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3.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yè)銀行)所掌握的現金資產,以合理價格變現資產所獲得的資金,或以合理成本所籌集的資金 不足以滿足即時支付的需要,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流動性風險表現為 流動性短缺,主要現象是金融機構所持有的現金資產不足,其他資產不能在不蒙受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不能以合理成本迅速借入資金等。

  4.操作風險

  在不同國家和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的層面上,對操作風險存在不同的認識和界定,主要有以下的角度和分類。

  (1)狹義的操作風險與廣義的操作風險

  狹義的操作風險是指金融機構的運營部門在運營的過程中,因 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疏忽、系統(tǒng)的錯誤等,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廣義的操作風險是指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以外的所有風險。

  巴塞爾銀行監(jiān)管委員會的“巴塞爾新資本協(xié)議”中定義的操作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不包括策略風險、聲譽風險。

  (2)操作性杠桿風險與操作性失誤風險

  操作性杠桿風險主要是指由金融機構外部因素變化所導致的操作風險。例如,由于外部沖擊導致金融機構的收入減少;這些外部沖擊包括稅制和政治方面的變動,法律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調整,競爭者的行為和特性的變化等。

  操作性失誤風險主要是指由金融機構內部因素變化所導致的操作風險。這些內部因素主要包括處理流程、信息系統(tǒng)、人事等方面的失誤。

  5.法律風險與合規(guī)風險

  法律風險:金融機構與雇員或客戶簽署的合同等文件,違反有關法律法規(guī),或有關條款在法律上不具備可實施性,或其未能適當地對客戶履行法律或法規(guī)上的職責,因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合規(guī)風險: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監(jiān)管規(guī)定、規(guī)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以及適用于銀行自身業(yè)務活動的行為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jiān)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

  6.國家風險

  (1)狹義的國家風險與廣義的國家風險(按風險的 范圍)

  從 狹義來看,國家風險是指一國居民在與他國居民進行經濟金融交易中,因他國經濟、政治或社會等政策性或環(huán)境性因素發(fā)生意外變動,而使自己不能如期、足額收回有關資金,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從 廣義來看,國家風險是指一國居民在與他國居民進行經濟金融交易中,因他國各種政策性或環(huán)境性因素發(fā)生意外變動,而使自己蒙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

  (2)主權風險與轉移風險(按風險產生的主體)

  如果與一國居民發(fā)生經濟金融交易的他國居民為 政府或貨幣當局,政府或貨幣當局為債務人,不能如期足額清償債務,而使該國居民蒙受經濟損失,這種可能性就是主權風險。

  如果與一國居民發(fā)生經濟金融交易的他國居民為 民間主體,國家通過外匯管制、罰沒或國有化等政策法規(guī)限制民間主體的資金轉移,使之不能正常履行其商業(yè)義務,從而使該國居民蒙受經濟損失,這種可能性就是轉移風險。

  (3)經濟風險、政治風險與社會風險(按風險產生的原因)

  經濟風險在于他國因經濟狀況、國際收支狀況、國際儲備狀況、外債狀況等經濟因素惡化,出現外匯短缺,而實行外匯管制,限制對外支付等。

  政治風險在于他國因政權更迭、政局動蕩、戰(zhàn)爭等政治因素惡化,而拒絕或無力對外支付等。

  社會風險在于他國因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社會環(huán)境惡化,而不能正常實施經濟政策,導致無力或拒絕對外支付等。

  7.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因受公眾的負面評價,而出現客戶流失、股東流失、業(yè)務機遇喪失、業(yè)務成本提高等情況,從而蒙受相應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公眾對金融機構的負面評價或來自于金融機構的操作失誤或違犯有關法律法規(guī),或起因于金融機構外部的惡意中傷而產生的誤導。

  8.系統(tǒng)風險

  系統(tǒng)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或交易所在的 整個系統(tǒng)因外部性因素的沖擊或內部性因素的牽連而發(fā)生劇烈波動、危機或癱瘓,使單個金融機構不能幸免,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系統(tǒng)風險的表現:本國政府政策、法律或法規(guī)發(fā)生變化,本國出現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本國個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違約或破產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和連鎖反應,外國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向本國傳遞等。

  二、金融風險的管理

  (一)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

  1.內部控制及其要素

  (1)內部控制的含義

  COSO于1992年發(fā)布了著名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作出局部修訂,成為有關內部控制的權威文件。該文件將內部控制定義為: 內部控制是由一個企業(yè)董事會、管理人員和其它職員實施的一個過程。其目的是為提高經營活動的效果和效率、確保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促使與可適用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種合理的保證。

  中國銀監(jiān)會頒布的《商業(yè)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中,將內部控制定義為:商業(yè)銀行內部控制體系是商業(yè)銀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通過制定并實施系統(tǒng)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對 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評估、控制、監(jiān)測和改進的動態(tài)過程和機制。

  (2)內部控制的要素

  COSO在其《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正式提出內部控制由五項要素構成: ①控制環(huán)境。②風險評估。③控制活動。④信息與溝通。⑤監(jiān)督。

  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在《商業(yè)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中,認為商業(yè)銀行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是:①內部控制環(huán)境。②風險識別與評估。③內部控制措施。④監(jiān)督評價與糾正。⑤信息交流與反饋。

  2.全面風險管理及其架構

  (1)全面風險管理的含義

  COSO在《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文件中認為: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 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它人員實施,應用于戰(zhàn)略制定并貫穿于企業(yè)之中,用于識別那些可能影響主體的潛在事件,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偏好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2)全面風險管理的架構

  COSO在《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文件中認為: 全面風險管理是三個維度的立體系統(tǒng)。這三個維度是:①企業(yè)目標,包括戰(zhàn)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合規(guī)目標四個目標。②風險管理的要素,包括內部環(huán)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對策、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jiān)控等八個要素。③企業(yè)層級,包括整個企業(yè)、各職能部門、各條業(yè)務線及下屬子公司。

  (二)金融風險管理的流程(6個步驟)

  1.風險識別

  方法主要是:“篩選―監(jiān)測―診斷法”

  風險樹搜尋法

  例如(風險樹搜尋法):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的內容包括 估計經濟損失發(fā)生的頻率和測算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

  信用風險的評估方法主要有Zeta法、Creditmetrics模型和KMV模型。

  市場風險的評估方法主要有風險累積與聚集法、概率法、靈敏度法、波動性法、風險價值法(VaR法)、極限測試法和情景分析法。

  操作風險的評估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標法、標準化法、內部測量法和損失分布法。

  3.風險分類

  風險分類就是根據風險識別和評估的結果,按照所面臨的每種風險發(fā)生的頻率和嚴重性,將其分別歸入不同的“風險級別”。

  風險分類可以采用 圖像法,如圖10-1所示:

  

  4.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就是根據風險分類的結果、風險策略和對收益與成本的權衡,針對確需管理的風險,在諸多的風險管理的政策措施中作出選擇,并具體實施與之相應的管理方法。

  5.風險監(jiān)控

  風險監(jiān)控就是按照風險政策和程序,對 風險控制的運作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

  6.風險報告

  風險報告就是定期通過 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將風險及其管理情況報告給董事會、股東和監(jiān)管當局。

  (三)信用風險的管理

  1.機制管理

  機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針對信用風險的管理機制。對商業(yè)銀行而言,信用風險的管理機制主要有: (1)審貸分離機制。(2)授權管理機制。(3)額度管理機制。

  2.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就是針對信用由提供到收回的全過程,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對商業(yè)銀行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事前管理

  在此階段,商業(yè)銀行審查的核心是 借款人信用狀況,決策的核心是貸與不貸、以什么利率貸。對分析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主要是“5C”和“3C”分析。

  5C:償還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品格(Character)、擔保品(Collateral)、經營環(huán)境(Conditions)

  3C:現金流(Cash)、管理(Control)、事業(yè)的連續(xù)性(Continuity)

  (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在于商業(yè)銀行在貸款的 發(fā)放與回收階段的管理。在此階段,商業(yè)銀行關注的重點是貸款不要被挪用、貸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蹤借款人信用狀況的變化、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在事中管理階段,商業(yè)銀行要進行貸款風險分類。目前采用的貸款五級分類方法,即把已經發(fā)放的貸款分為 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等五個等級。

  正常類貸款:有充分把握還本付息的貸款

  關注類貸款:未違約,但存在負面影響財務狀況的主客觀因素的貸款

  次級類貸款: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依靠正常收入不能保證還本付息,本息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

  可疑類貸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無法足額還本付息,即使執(zhí)行抵押和擔保也要發(fā)生一定損失的貸款

  損失類貸款:本息逾期1年以上,即使采取一切措施和程序,也無法收回的貸款。

  (3)事后管理

  在此階段 ,商業(yè)銀行要回顧與反思貸款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固化經驗,融入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填補和加強制度中的空白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四)市場風險的管理

  1.利率風險的管理

  利率風險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選擇有利的利率;(2)調整借貸期限;(3)缺口管理;(4)持續(xù)期管理;(5)利用利率衍生產品交易。

  2.匯率風險的管理

  匯率風險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選擇有利的貨幣;(2)提前或推遲收付外幣;(3)進行結構性套期保值;(4)做遠期外匯交易;(5)做貨幣衍生產品交易。

  3.投資風險的管理

  (1)股票投資風險的管理方法

  股票投資風險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一是根據對股票價格未來走勢的預測,買入價格即將上漲的股票或賣出價格將下跌的股票;

  二是根據風險分散原理,按照行業(yè)分散、地區(qū)分散、市場分散、幣種分散等因素,進行股票的分散投資,建立起相應的 投資組合,并根據行業(yè)、地區(qū)與市場發(fā)展的動態(tài)和不同貨幣的匯率走勢,不斷調整投資組合;

  三是根據風險分散原理,在存在知識與經驗、時間或資金等投資瓶頸的情況下,不進行個股投資,而是購買股票型投資基金;

  四是同樣根據風險分散原理,做 股指期貨交易或股指期權交易,作為個股投資的替代,以規(guī)避個股投資相對集中的風險。

  (2)金融衍生產品投資風險的管理方法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

  二是進行限額管理。

  三是進行風險敞口的對沖與套期保值。

  (五)操作風險的管理

  1. 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不給由人的因素而產生的操作風險提供機遇和環(huán)境。

  2. 信息系統(tǒng)管理

  信息系統(tǒng)管理就是 基于信息系統(tǒng)對操作風險進行管理和對由信息系統(tǒng)產生的操作風險進行管理。一方面建立涵蓋操作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tǒng),另一方面確保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

  3.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就是設計和采用科學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與不斷優(yōu)化和嚴格執(zhí)行業(yè)務流程。

  操作風險管理的流程:①操作風險識別;②操作風險評估與量化;③操作風險控制與緩釋;④操作風險監(jiān)控;⑤操作風險報告。

  4.職員管理

  職員管理就是對由內部欺詐、失職違規(guī)、知識技能匱乏和核心職員流失等內部職員因素所帶來的操作風險進行管理。三部分內容:監(jiān)控、教育、激勵。

  5.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就是充分利用 保險和業(yè)務外包等機制和手段,將自己所承擔的操作風險轉移給第三方。

  就保險而言,操作風險保險主要有兩種:一是特定風險保險;二是一籃子風險保險。

  業(yè)務外包的同時將業(yè)務中的操作風險轉移給了承接外包的機構。

  (六)其它風險的管理

  1.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主要著眼點是:

  (1)保持資產的流動性;(2)保持負債的流動性;(3)進行資產和負債流動性的綜合管理,實現資產與負債在期限或流動性上的匹配。

  2.法律風險與合規(guī)風險的管理

  法律風險與合規(guī)風險管理的主要機制和方法是:

  (1)加強文化建設

  (2)加強組織與制度建設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4)加強過程管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

  3.國家風險的管理

  (1)國家層面的管理方法

  (2)企業(yè)層面的管理方法

  4.聲譽風險的管理

  針對因自己操作失誤或違犯有關法律法規(guī)而產生的公眾負面評價,金融機構應當嚴于律己,加強 操作風險或法律風險、合規(guī)風險的管理,借以規(guī)避或控制這類聲譽風險。

  針對因外部的惡意中傷而產生的誤導,應建立聲譽危機應急處置機制。

  三、我國的金融風險管理

  (一)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演進與階段性特征

  (二)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舉措

  1.金融風險管理的制度層面: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內控制度

  2.金融風險管理的 技術層面

  (1)信用風險管理

  (2)市場風險管理

  (3)操作風險管理

  (4)其他風險管理

  3.金融風險的量化管理

  4.金融風險的監(jiān)管

  第二節(jié) 金融危機及其管理

  一、金融危機的概念

  (一)金融危機的含義

  從狹義上看,戈德史密斯提出,金融危機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yè)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 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從廣義上看,國際貨幣基金認為,金融危機除了狹義的金融危機這種“ 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外,還包括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和外債危機。

  無論是狹義金融危機的界定還是廣義金融危機的界定都表明,金融危機具體有五層含義:

  (1)金融危機是 宏觀的范疇,是有關國家或地區(qū)整個金融狀況的惡化;

  (2)金融危機是 金融的范疇,只是金融狀況的惡化,而不是一般經濟狀況的惡化;雖然金融狀況的惡化和一般經濟狀況的惡化完全可能互為因果,但本質上是相區(qū)別的。

  (3)金融危機是突然發(fā)作的“ 急性病”,而不是“慢性病”;

  (4)金融危機是劇烈發(fā)作的“ 重癥病”,而不是“輕癥病”;

  (5)金融危機是 非周期性的范疇,而不是周期規(guī)律性爆發(fā)的。

  (二)金融危機的類型

  1.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外債危機與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

  根據金融危機爆發(fā)的 領域,可以將金融危機劃分為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外債危機和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四種類型。

  (1)貨幣危機:由于對貨幣沖擊而導致貨幣的急劇大幅貶值;或貨幣當局通過急劇提高利率、動用大量外匯儲備或直接限制兌換等來保衛(wèi)貨幣的情形。

  (2)銀行危機:判斷是否出現銀行危機的依據是:

 ?、巽y行系統(tǒng)的不良貸款占總資產的比重超過 10%;

 ?、谠仁°y行的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2%以上;

  ③銀行出現問題而導致了大規(guī)模的銀行 國有化;

 ?、艹霈F范圍較廣的銀行 擠兌,或政府為此而采取凍結存款、銀行放假、擔保存款等措施。只要這四種情形出現任何一種,就構成銀行危機。

  (3)外債危機:有關國家或地區(qū)因外債管理不當、外匯收入減少、外匯儲備枯竭等直接或間接原因,而不能按期償還其官方或私人的對外債務的情形。

  (4)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就是上面表述的狹義金融危機。

  2.本土性金融危機、區(qū)域性金融危機與全球性金融危機

  根據金融危機爆發(fā)的 地理范圍,可以把金融危機劃分為本土性、區(qū)域性和全球性三種類型。

  二、金融危機的成因

  不同國家或地區(qū)、不同階段和不同類型的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原因既有諸多相同之處,也有各自差異??梢园堰@些共性與個性的原因歸納為以下方面。

  (一)內部性因素

  1.金融因素

  這些金融因素主要是:①金融結構失衡;②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當;③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④金融監(jiān)管缺失或不到位等等。

  金融結構失衡表現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的失衡。

  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當表現為銀行不能正確處理安全性、流動性與贏利性三者之間的關系。

  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表現為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和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過度投機。

  金融監(jiān)管的缺失或不到位表現為金融監(jiān)管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chuàng)新的進程不匹配。

  2.經濟因素

  這些一般經濟因素主要是:①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或模式失當;②經濟結構失衡;③經濟增長過熱;④經濟危機等等。

  3.預期因素

  (二)外部性因素

  1.國際游資的沖擊

  2.國際市場的變化

  3.他國危機的傳染

  通過四種途徑傳染:

  (1)資本流動。

  (2)市場預期。

  (3)金融市場價格聯(lián)動。

  (4)實體經濟傳導。

  此外,長期存在的不合理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十分不利。

  三、金融危機的管理

  (一)宏觀審慎監(jiān)管體系的構建

  宏觀審慎監(jiān)管的特殊之處在于:更關注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風險,將眾多金融機構看做一個整體,避免金融機構之間的連鎖反應對金融系統(tǒng)的沖擊。

  做到:

  (1)完善宏觀審慎監(jiān)管框架,明確中央銀行、財政部門、監(jiān)管機構的分工

  (2)建立逆周期的機制

  (3)理順監(jiān)管體系,不留監(jiān)管真空

  (4)完善各部門間的協(xié)調機制

  (二)金融安全網的構建

  金融安全網包括:①對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業(yè)務經營和市場退出的管制;②存款保險制度;③最后貸款人制度。構建金融安全網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

  【例題?多選題】構建金融安全網,是金融危機管理的重要制度性措施,金融安全網包括( )。

  A.存款保險制度

  B.危機預警機制

  C.最后貸款人制度

  D.對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管制

  E.市場預期

  【答案】ACD

  【解析】構建金融安全網,是金融危機管理的重要制度性措施,金融安全網包括存款保險制度、最后貸款人制度和對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管制。

  (三)金融危機管理的國際協(xié)調與合作

  金融危機管理的國際協(xié)調與合作發(fā)生在兩個層面上:

  ①一個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的協(xié)調與合作;

  ②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政府、中央銀行或金融監(jiān)管當局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

  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政府、中央銀行或金融監(jiān)管當局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主要有五個目的和內容:(1)尋求 資金救助,一般采取直接借款和貨幣互換的方式,有的甚至建立區(qū)域性多邊相互救助機制或機構;(2)尋求政策援助,即邀請幫助設計和制訂走出危機的方案和途徑;(3)協(xié)調立場,聯(lián)合行動,共同應對,避免采取以鄰為壑的措施;(4)開展制訂國際金融監(jiān)管規(guī)則的合作;(5)開展多邊對話協(xié)商,尋求建立更為公正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