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備考資料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藥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藥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

更新時間:2019-09-18 16:06:20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校 瀏覽75收藏7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yī)藥各專業(yè)的基礎學科之一,包含了與中藥相關的各種知識內容。在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中藥學也是中藥的組成部分,希望您在復習中能多加用心。環(huán)球網(wǎng)校小編為您整理了“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藥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

相關推薦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單元考點解析《中藥學》匯總

為防止錯過時間節(jié)點,您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我們會在報名、準考證打印等時間點提醒您。

第一單元 中藥的性能

第一節(jié) 四 氣

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四氣的確定

四氣,也稱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性質,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

藥性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

故藥性的確定是以用藥反應為依據(jù),病證寒熱為基準。

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于發(fā)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

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如附子、干姜對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脈沉無力等寒證具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

四性以外還有一類平性藥,它是指寒熱界限不很明顯、藥性平和、作用較和緩的一類藥。如黨參、山藥、甘草等。

平性是相對而言的,而不是絕對的,也有偏涼、偏溫的不同,因此仍稱四氣(性)而不稱五氣(性)。

四氣的作用

1.寒涼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清熱利尿、清化熱痰、清心開竅、涼肝息風等作用;

2.溫熱藥具有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溫陽利水、溫經(jīng)通絡、引火歸原、回陽救逆等作用。

第二節(jié) 五味

結合有代表性的藥物認識五味的確定

五味,即指藥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藥物作用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藥物真實滋味的具體表示。

此外還有淡味、澀味。由于長期以來將澀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屬關系,故習稱五味。

五味確定最初是依據(jù)藥物真實滋味。

黃連、黃柏之苦

甘草、枸杞之甘

桂枝、川芎之辛

烏梅、木瓜之酸

芒硝、昆布之咸

隨著用藥實踐的發(fā)展,人們對藥物作用的認識不斷豐富,一些藥物的功能很難用其滋味來解釋,因而采用以功效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無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療表證;后者有消癰散結作用,常用于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之證。二者的作用皆與“辛能散、能行”有關,故皆標以辛味。

由此可知,確定味的主要依據(jù)有二:

一是藥物的真實滋味,二是藥物的功能。

五味的作用

辛: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行血等作用。

一般治療表證的藥物,如麻黃、薄荷;治療氣滯血瘀的藥物如木香、紅花,都有辛味。

辛味藥大多能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慎用。

甘: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和中的作用。

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等。

某些甘味藥還具有解藥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綠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說。

甘味藥大多能膩膈礙胃,令人中滿,凡濕阻、食積、中滿氣滯者慎用。

酸: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于體虛多汗,久瀉久痢,肺虛久咳,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滑脫不禁的證候。

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烏梅斂肺止咳、澀湯止瀉等。

酸味藥大多能收斂邪氣,凡邪未盡之證均當慎用。

苦:能泄、能燥、能堅。

能泄的含義較廣,①通泄:如大黃瀉下通便,用于熱結便秘;②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氣,用于肺氣上逆之咳喘。枇杷葉能除降泄肺氣外,還能降泄胃氣,用于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③清泄:如梔子、黃芩清熱瀉火,用于火熱上炎,神躁心煩,目赤口苦等證。

苦能燥即燥濕,用于濕證。

濕證有寒濕、濕熱的區(qū)別。

溫性的苦燥藥如蒼術、厚樸,用于寒濕證,稱為苦溫燥濕;

寒性的苦燥藥如黃連、黃柏,用于濕熱證,稱為苦寒燥濕。

苦能堅的提法源于《黃帝內經(jīng)》?!端貑?middot;臟氣法時論》:“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以知母、黃柏等苦味藥用治腎陰虧虛、相火亢盛等證為例,認為苦能堅陰,并以“瀉火存陰”之理解釋。“存陰”是間接作用,“瀉火”是直接作用??嗄軋躁幣c苦能清泄直接相關。

堅厚脾胃:增進食欲,黃連、龍膽草。

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癭瘤、痰核、癥瘕等病證。

玄參、牡蠣、海藻、昆布能消散瘰疬,鱉甲軟堅消癥,芒硝瀉下通便。

淡:能滲、能利,有滲濕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

澀:能收斂固澀,與酸味作用相似。

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禹余糧澀腸止瀉,蓮子固精止帶,烏賊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等。

第三節(jié)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義

升降浮沉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概念之一。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發(fā)散,沉表示收斂固藏和泄利二便。因而沉實際上包含著向內和向下兩種作用趨向。

藥性升降浮沉理論形成于金元時期。

升浮類藥能上行向外,分別具有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作用;

沉降類藥能下行向內,分別具有瀉下、清熱、利水滲濕、重鎮(zhèn)安神、潛陽息風、消積導滯、降逆止嘔、收斂固澀、止咳平喘等作用。

影響因素

藥物的性味:凡性溫熱、味辛甘的藥為陽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涼、味酸苦咸的藥為陰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藥物的質地輕重:凡花、葉類質輕的藥多主升浮,如菊花、桑葉等;種子、果實及礦物、貝殼類質重的藥多主沉降,如蘇子、枳實、磁石、石決明等。

藥物的氣味厚?。悍矚馕侗≌叨嘀魃?,如蘇葉、銀花;氣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黃等。

炮制和配伍

就炮制而言,酒炒則升,姜汁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

就配伍而言,在復方配伍中,性屬升浮的藥物在同較多沉降藥配伍時,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約。反之,性屬沉降的藥物同較多的升浮藥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第四節(jié) 歸經(jīng)

一、歸經(jīng)的含義

歸經(jīng)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藥物作用部位。歸是作用的歸屬,經(jīng)是臟腑經(jīng)絡的概稱。

歸經(jīng)就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主要對某經(jīng)(臟腑及其經(jīng)絡)或某幾經(jīng)發(fā)生明顯的作用,而對其它經(jīng)作用較小,甚至沒有作用。

二、理論基礎

臟象學說:經(jīng)絡學說

例如,心主神志,當出現(xiàn)精神、思維、意識異常的證候表現(xiàn),如錯迷、癲狂、呆癡、健忘等,可以推斷為心的病變。

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病變的藥物,如開竅醒神的麝香、鎮(zhèn)驚安神的朱砂、補氣益智的人參皆入心經(jīng)。

同理,桔梗、杏仁能止咳、平喘,歸肺經(jīng);

全蝎能止抽搐,歸肝經(jīng)。

第五節(jié) 毒性

毒性反應原因和注意事項

1.引起毒性反應的原因

毒性反應的產(chǎn)生與藥物貯存、加工炮制、配伍、劑型、給藥途徑、用量、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病人的體質、年齡、證候性質等都有密切關系。

2.結合具體有毒藥物認識其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有毒藥物時,應從上述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避免中毒事故的發(fā)生(具體參見各藥物)。

以上就是環(huán)球網(wǎng)校小編為您整理的“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藥學》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希望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您可以點擊下方資料下載按鈕免費獲取精品備考資料。

分享到: 編輯:謝曉英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資格查詢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