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導游證 > 導游證備考資料 >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

更新時間:2021-09-03 08:15:01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校 瀏覽665收藏266

導游證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21年導游證考試時間為11月6日,距離考試越來越近,大家要抓緊時間學習。環(huán)球網(wǎng)校導游證頻道整理了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各位正在備考的同學來學習吧。

如今旅游這個行業(yè)是越來越受人歡迎,對導游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因而吸引了很多人想要報考導游證考試。不過想要順利通過考試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小編整理了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大家要多多背誦哦!

溫馨提示: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我們會短信通知您2021年導游證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考試時間等相關信息。點擊查看>>>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匯總。

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

第八章 導游講解技能

導游講解技能是導游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導游人員要做好導游講解,除了要注意講解內容的知識性、真實性、思想性和健康性之外,還要注意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在這方面,許多導游人員在實踐中已經(jīng)總結和提煉出不少方法和技巧。

第一節(jié) 導游講解應遵循的原則與要求

導游講解是導游人員以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璀璨的自然、人文景觀為題材,以興趣愛好不同、審美情趣各異的游客為對象,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整理、加工和組織,用口頭語言進行一種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導游講解不僅涉及語言的有效表達,而且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進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通過導游人員的智力創(chuàng)造出一件件滿足游客需要又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品——一篇篇導游詞,導游講解是導游人員對游客進行的面對面的講解,其目的是滿足游客求知、求奇、求新、求異、求美的欲望。導游講解應具有如下屬性:

(一)思想性

思想性即政治傾向性。導游講解主要是向游客介紹一個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識,然而任何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都是一定的社會制度下的產(chǎn)物,所以導游講解不可能超越這種背景來進行。社會主義國家的導游人員是這樣,資本主義國家的導游人員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導游講解所反映的思想性不同。在中國,導游講解的思想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指導思想上的政治傾向性。導游人員要自覺地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貫穿于導游講解的全過程,無論是景觀介紹.還是同游客交談或專題講解,都要充滿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壯麗山河的熱愛和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熱忱,將祖國的形象、榮譽,民族的尊嚴,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融入導游講解之中。二是在講解內容上的健康性。導游人員在知識的獵取,資料的整理、加工,導游詞的構思和編寫上都應具有敏銳的思想鑒別能力,要判明是非,識別善惡,分清榮辱,以保證導游講解內容的健康無害。

(二)知識性

知識性是導游講解的基本屬性。導游講解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播知識,幫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人和事,以滿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異的需要。要做好上述工作,導游講解不僅在內容上要充實,符合客觀實際,有根有據(jù),而且在條理上要清楚,語言上要通俗,易為游客理解和接受,既不能空洞無物,又不能雜亂無章,否則,導游講解的知識性就要大打折扣。導游講解除了景點景觀的介紹之外,還包括與游客的交談、對游客問詢的回答以及專題講解,它們都是知識傳播的渠道。所以,導游人員既要注重景點景觀的介紹,也要重視其他知識的講解。

(三)情感性

導游講解既是知識的傳播,又是情感的交流。導游人員在向游客進行導游講解時,要使自己的講解充滿熱情、激情、真情和豪情。“情”是導游的精髓,“情真意自深”。只有導游人員在講解時投入熱情、激情和真情,講解才能對游客產(chǎn)生感染力,才能引發(fā)游客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導游講解的情感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講解景觀、事物的情感。導游人員對景觀、事物、問題講解感情的投入,即觸景生情、敘事熱情、答問有情,不僅有助于減輕知識傳播的單調和枯燥,而且會使講解富有人情味,易于引起游客的心理反應,以致使游客產(chǎn)生與導游人員在景與事上的情感交融,從而為導游講解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礎。二是對游客的情感,即對游客的關懷。導游人員的導游講解要設身處地為游客著想,即根據(jù)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和游客在聆聽導游講解時的行為表現(xiàn),適時地調整講解的內容和方法,使游客感到這

樣的講解符合自己的需要,從而對導游人員產(chǎn)生信任感和依賴感。

導游講解情感性的這兩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的,它們都以導游人員的感情投入為前提。導游講解不是導游人員向游客進行的單方面知識的傳播,而是一種雙向的感情交流。這也是導游講解同課堂講授、社會公共媒體傳播的根本不同之處。

(四)藝術性

藝術性是指通過形象反映事物、生活,表現(xiàn)思想感情所達到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程度以及形式、結構、表現(xiàn)技巧的完美程度。導游講解同導游帶團一樣,也應講究藝術。藝術水準越高,導游講解的效果也越好。導游講解藝術性的最高境界應是有味,即美味、原味、多昧、回味。為此,導游人員的講解不能照本宣科,過于淺白,一覽無遺,不留余味,而應跌宕起伏,峰回路轉,引人人勝,回味無窮。例如,對某些景觀的講解采取引而不發(fā)的形式,逐步將游客導人一種審美的境界,使游客與導游人員一道進入審美的氛圍中,尋味而得之;對另一些景觀則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以“實”為主,以“虛”為輔,以“虛”烘托“實”的情節(jié),為“實”服務,引發(fā)游客的聯(lián)翩遐想,網(wǎng)昧多多。這就是導游講解中要努力實現(xiàn)的藝術性,即“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情盡而味不盡”。

二、導游講解應遵循的原則

導游講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因而在實踐中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可謂千差萬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導游人員在講解中可以異想天開,隨心所欲地進行“創(chuàng)造”。相反,無論何種導游講解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造,或導游講解藝術的創(chuàng)造,都必須符合導游講解的基本規(guī)律,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以客觀實際為依據(jù)的原則

客觀實際是獨立于人們的意識之外,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在導游活動中,它包括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和社會存在,其中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前者如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工藝美術等,后者如社會制度、方針政策、居民對游客的態(tài)度等。導游人員在導游詞的編排或導游講解中,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都必須立足于客觀實際,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構思,進行聯(lián)想,這樣的導游講解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引起游客視覺、聽覺和行為上的互動。

立足于客觀實際,一是在導游講解的內容上無論采取何種藝術形式,都要真實地反映實際,要將事物的本來面目、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不應講錯,更不能歪曲,尤其是涉及政治、政策、宗教、人物評價、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導游講解更不能信口開河,胡亂解釋。二是在導游講解藝術的創(chuàng)造上不得脫離實際。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導游人員在講解中應結合具體事物采用或創(chuàng)造與其相適應的方式、方法,以渲染講解的情節(jié),活躍講解的氣氛,使講解多彩多姿,生動活潑,、

(二)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是指導游講解要從游客的實際出發(f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不同游客由于文化層次不同,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審美情趣和對知識的需求也不同,導游人員在講解中應根據(jù)這種不同予以區(qū)別對待。導游講解要從游客的實際出發(fā),最重要的是從游客的文化層次出發(fā),因為游客受教育程度往往同其興趣愛好、對知識的追求程度、審美觀念的強弱以及對旅游目的地情況了解的多少密切相關。一般說來,文化層次高的游客比較注重導游講解的質量,對目的地情況比較了解,希望獲取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審美觀念也比較強,文化層次低的游客則相反。例如,某導游員講解清東陵不下上千次,可每次講解都不盡相同。對機關公務人員,其講解以正史為主,講康熙皇帝的廉潔治吏,評雍正王朝的功過是非;對普通百姓旅游團,則結合影視劇題材為“因下嫁小叔子多爾袞而無顏葬人皇家陵寢”的孝莊皇后正名,為“砍去麗妃手腳裝入瓦罐”的慈禧平反;而對小朋友,“還珠格格其人…香妃的故事”便成了講解的主要內容。(引自:王學華旅游講解不妨因人而異[N].中國旅游報,2007-6-22)總之,導游講解的針對性越強,導游講解的效果也越好,也越能滿足游客的需要。

(三)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是指導游講解要根據(jù)講解時的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即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導游講解貴在靈活,妙在變化。這是因為導游講解的對象——游客的個性特征差別很大,景點、景觀千姿百態(tài),氣候、自然條件千變萬化,游覽時的氣氛、游客的情緒也變化多端。這些差異和變化要求導游人員的講解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根據(jù)講解的對象、景物、時間、地點和游客的期望、情緒等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講解的內容、講解的方式和方法,使之適應不同的情況和變化的需要。實際上,世界上既沒有兩次完全相同的旅游,也不應有兩

次完全相同的導游講解。例如,某導游員帶領一外國旅游團在上海豫園九曲橋旁向他們介紹湖心亭的建筑特點和中國民間風俗時,忽然傳來清脆的嗩吶聲,隨后見到4名穿著民族服裝的人抬著一頂花轎隨著嗩吶聲在翩翩起舞,該團游客紛紛轉頭觀看,這位導游員明白了游客們的興趣已發(fā)生了轉移,于是就順水推舟,干脆領著他們來到花轎旁,說:“各位來賓,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的士’,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時遠不如它那么漂亮。”隨后介紹了中國古代青年男女結婚前男方用這樣的花轎將女方抬回的風俗。一位游客拍著該導游員的肩膀說:“你真了不起,簡單的一席話使我們了解了中國民間風俗的一個側面。”

三、導游講解的基本要求

導游講解是為有效地傳播知識、巧妙地聯(lián)絡感情服務的。導游人員講解的知識一方面要為游客所了解,另一方面又能對游客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或影響,使之在心理上或行為上產(chǎn)生反應,做出認同,在情感上與導游人員趨于一致。為達此目的,導游講解藝術要滿足如下要求。

(一)準確性

準確性是導游講解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導游人員要腳踏實地、一絲不茍,使自己盼講解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無論敘事還是論虛都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既不能空洞無物,又不能胡編亂造,對事物既不能過分地夸大或縮小,也不能張冠李戴、模棱兩可。否則,不僅會給游客造成錯覺和誤導,而且也會給自己的形象帶來損害,使游客對導游人員產(chǎn)生不信任之感。導游講解的準確性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事實要準確

導游人員無論是敘事還是描景,都應尊重事實,反映事實,以事實為依據(jù)。對于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事物的變化過程、主要特征,歷史典故、名人逸事及對事物的評價等都應以事實為依據(jù),不可憑空臆造。

2.道理要講透

道理即理由,也就是事物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根由。要把道理講透,導游人員必須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把握事物的本質以及引起事物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例如,在“景德鎮(zhèn)古窯瓷廠導游詞”中是這樣講述柴窯的:

只有景德鎮(zhèn)才有的柴窯就在這座古樸的屋子里。請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煙囪,它的頂部不是圓形,而是鋼筆尖形。為什幺呢?有專家講是為了減少風力對煙囪抽力的影響,使煙囪抽力不會時大時小,比較均勻。

柴窯又稱鎮(zhèn)窯,是古代制瓷重要而又關鍵的設備。這些柴窯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它以松柴為原料,是燒制某些特色傳統(tǒng)瓷,尤其是顏色釉瓷最合適的窯爐。柴窯長達l8米,呈長錐形,猶如俯臥的半個蛋殼。尾部直接砌筑高約21米、壁厚80~ 90毫米的薄壁煙囪。令人費解的是煙囪砌接泥縫呈8。的傾斜,這又與普通煙囪兩樣,為什么呢?原來8。的傾斜可以大大增強煙囪的牢固度。

柴窯是景德鎮(zhèn)瓷工智慧的結晶,它綜合運用了熱工學、力學、材料學等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容量大,一次可裝燒8·15噸日用瓷;燒制的品種多,以顏色釉為例,一窯能夠同時燒制出100多種成色離奇的瓷器;它效率高,燒1千克瓷器僅耗松柴2—2.4千克。、(《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229—230頁)

這段關于柴窯的導游詞,講述了柴窯在建造上同其他瓷窯的兩點不同之處及其原因,然后對柴窯做出了評價,說明它的優(yōu)異之處,有根有據(jù),有比較有鑒別,令人信服。

3.條理要清楚,層次要分明,前后呼應,合乎邏輯

導游講解不僅要使游客聽得清,而且要昕得懂。要聽懂,除了語言要通俗外,講解的內容也要脈絡清晰,使游客的思維能與導游人員講解的順序同步跟進。若導游人員的講解雜亂無章,游客必然會莫明其妙,一頭霧水,導游講解也就失去了其準確性。例如,請看下面關于長白山的幾段導游詞是多么清晰。

長白山引人入勝之處是它那絢麗多姿的垂直景觀。其特色在于我們從山腳下到山頂上雖然只有不足100公里的行程,卻可觀賞到歐亞大陸從溫帶到極地幾千公里植物生長變化的垂直景觀,領略到從溫帶到寒帶的不同自然景觀,如同走了半個世界。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候、土壤、生物呈現(xiàn)明顯帶狀分布,上下相差懸殊,景觀變化無窮。

海拔1200米以下,地勢平緩,氣候溫和,是針闊葉混交林帶,生長著紅松、柞樹、椴樹、水曲柳、黃菠蘿、春榆等。樹高數(shù)十米的長白赤松,樹干挺拔,修長嫵媚,頇部呈傘狀,樹冠下部的枝條稍向下伸展,頗似迎賓手臂,在微風中翩翩起舞。人們稱之為“美人松”。在這些原始密林深處,生長著許多名貴中藥材。請你注意觀察,如幸運還會發(fā)現(xiàn)一棵人參或天麻呢。

海拔1800米以下,土層較薄,氣溫冷濕,常年云遮霧罩,是針葉林帶。這里生長著蒼松翠柏,無一雜樹。云松、冷杉、落葉松的尖塔形樹冠格外俊秀美麗。在森林中,陰暗潮濕處是苔蘚最適宜生長的地方。你如果有機會,請千萬要體會一下在這種綠色天然地毯上散步的樂趣。

海拔2000米以下是清一色的岳樺林。這里地形坡度陡,土層瘠薄,氣溫低,降水量大,風力強勁,年八級以上大風日達200天以上。因而這些岳樺樹枝常隨風向南傾斜,形成特殊的旗形樹冠,分枝和樹葉主要長在主干背風的一側。這些岳樺林,樹干扭曲變形,樹皮則一層層被風撕裂,使人為它們的那種百折不撓、頑強生息的韌勁所感動。

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這里沒有樹木,只有綠茵茵的苔蘚和貼著地的杜鵑灌木叢,恰如天然地毯一般。

有人說,長白山春看金達萊(杜鵑花)一片殷紅;夏賞云霧松濤,一片綠色海洋:秋現(xiàn)金色白樺,楓樹紅葉加蒼松翠柏,五色斑斕;冬看銀裝素裹,好比廣寒仙境。(《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121~ 123頁)

這幾段導游詞不僅將長白山的自然風貌敘述得頭頭是道,層次分明,脈絡十分清晰,而且也實實在在,按照海拔高度,不急不緩,娓娓道來,既沒有跌宕起伏,又沒有人為的雕琢。語言敘述既通俗生動,又鮮明流暢,給人清新質樸之感,

(二)鮮明性

鮮明性是指導游人員在講解中對人、對事、對物的態(tài)度要分明,觀點要明確,毫不含糊。導游講解的鮮明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導游人員的講解在涉及人、物、事時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愛憎分明的情感。例如:

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jīng)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fā)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鬃拥男蜗笫侵腥A民族文化的形象,儒家思想是華夏文化的代表,是一種無比的凝聚力。(《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236~ 237頁)

這段導游詞首先用精確的語言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然后對孔子的形象和思想做出了觀點鮮明的評價,不僅凸顯出導游人員對孔子的崇敬之情,而且代表了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其次,導游講解要突出重點。重點的內容要多講、詳講,給游客以較深的印象,也使主題顯得更加鮮明。突出重點的方法要求導游人員要善于抓住事物本質特征或主要特征,對能反映事物主要特征的景觀要多講,對于能反映問題核心的內容要細講。例如,講黃山,就要結合代表性的景觀將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四絕及其成因講深講透。

(三)生動性

生動性是指導游講解要有活力,能對游客產(chǎn)生感染作用。要使導游講解具有生動性,除了語言上的活潑、風趣、幽默之外,導游人員還應該:第一要熟悉講解的內容,善于將掌握的導游素材和自己的體驗、感受結合起來,進行巧妙的組織安排,使之既層次分明,有輕有重,層層遞進,高潮迭起,又不乏新奇、新穎之處。第二要結合景觀和講述的問題善于利用中外名言名句、成語典故、名人逸事、民間傳說等。當然,這種旁征博引不宜過多,但恰到好處地引用或穿插不僅

有助于加強講解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活躍氣氛給游客留有回味的空間。第三要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它要求導游人員不要拘泥于現(xiàn)有的導游詞,而應從實際出發(fā),結合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來思考問題,說明問題,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使自己的講解充滿新鮮感,既新穎又不離題,既活潑又不失真,既風趣又不平庸。

(四)多樣性

多樣性是指導游講解在方式上、結構上和技巧上采用多種形式。它要求導游人員在講解時不能干人一面、干篇一律,死板、老套,而要根據(jù)游客、景物、時空條件富于變化。在講解方式上,可采用陳述式,也可采用問答式;在結構上可采用直敘、倒敘,也可采用夾敘夾議;在技巧上可采用觸景生情法、由點及面法,也可采用虛實結合法或制造懸念法等。

第二節(jié) 導游講解的方式和方法

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是導游講解藝術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使導游講解能吸引游客,達到傳播知識、聯(lián)絡感情、滿足游客需要的目的,導游人員必須講究講解的方式和方法。

我國導游人員在長期的導游實踐中不僅積累和總結了不少導游講解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在運用之中還在不斷地予以完善和豐富?,F(xiàn)將導游講解中一些常用的方式、方法分述如下。

一、導游講解的方式

導游講解方式是指導游人員向游客進行景物介紹所采取的形式。導游講解主要分為面上講解、線上講解、點上講解和即興講解。在這幾種類型的講解中,導游人員采取的講解方式主要有陳述式和問答式兩種。

(一)陳述式

陳述式是按照先后順序、因果關系,對景物進行的有條有理的講解方式。從講解的連續(xù)性出發(fā),這種形式的講解分為系統(tǒng)講解和分段講解;從講解的方式出發(fā),分為直敘、倒敘和夾敘夾議;從講解內容詳簡程度出發(fā),分為簡述和詳述。

1.系統(tǒng)講解

系統(tǒng)講解是指對景點或事物進行的全面講解。它一般適用于比較簡單的事物或內容較單一、規(guī)模較小的景點,以及系統(tǒng)性較強的展覽館、博物館。前者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后者如西安碑林博物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系統(tǒng)講解是導游講解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運用得比較多的講解方式。它的優(yōu)點是能使游客對景點或參觀點的概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其不足之處是形式較單一,講起來比較枯燥,難以使游客產(chǎn)生興趣和共鳴。

2.分段講解

分段講解是根據(jù)景點布局,按照游覽線路順序將景點分成前后銜接的若干部分而進行的導游講解。首先,在景點人口處的示意圖前對景點的概況如修建年代、歷史沿革、占地面積、構成部分、主要特征與價值等進行簡要介紹,目的是使游客對該景點的概況有一個初步了解,誘使他們產(chǎn)生“一睹為快”的興趣,同時也為下面各部分的講解做好鋪墊。概況介紹完后,便帶領游客按游覽線路對各部分進行逐一講解。各部分的講解要重點突出其主要內容或主要特征,同時也要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關聯(lián),使之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形成游客對該景點的整體認識。

分段講解也是導游講解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適用于范圍較大或范圍雖然不大但功能劃分較細的景區(qū)、景點,如故宮、頤和園、蘇州拙政園、杭州西湖、上海豫園等。它的優(yōu)點是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即將講解與游覽穿插,便于導游人員在講解中借題發(fā)揮,穿插一些成語典故、名人逸事,因而能活躍氣氛。不足之處是由于范圍較大,景觀較多游客活動空間也大,因而,除了部分“忠實”游客能圍繞在導游人員周圍之外,導游講解很難集中所有游客的注意力。

3.直敘

直敘是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邏輯或景觀的位置、年代、規(guī)模、成因逐步展開、逐步深入的一種講解形式。例如,黃果樹瀑布,先介紹其地理位置、再介紹其規(guī)模和壯觀的景色,然后逐一介紹景觀,最后引用一首詩作小結。(詳見《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355,360頁)這種講解的優(yōu)點是順理成章,講解的邏輯與事物的發(fā)展邏輯基本一致,易于為游客所理解。不足之處是比較枯燥、單調。

4.倒敘

倒敘與直敘相反,是先講事物或景觀的結論性見解,然后再逐步分敘的講解形式。例如,游覽漓江時,先講“漓江”二字的含義及兩岸風光秀美的特征(奇峰林立、碧水縈回、百里畫廊),然后按照旅游線路在介紹各個景區(qū)、景點的同時分敘其美景。(詳見《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318~339頁)這種講解形式的優(yōu)點是:先給游客介紹景區(qū)的主要特征,可起到先聲奪人、引人人勝的作用,然后循序漸進地分敘,可使游客逐步領略和體會其內涵。

不足之處是對于某些事物或景點,尤其是理性較強的事物,一開始導游講解顯得抽象,游客難以理解。

5.夾敘夾議

夾敘夾議是在直敘的基礎上將介紹與議論相結合的講解形式。例如: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聞名中外的上海外灘。它北起外白渡橋,南抵延安東路,全長1.5公里,是上海的象征和臉面。凡到上海來觀光旅游的國內外游客,每每來到美麗的外灘,面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百舸爭流的浦江風光,無不流連忘返。這是因為上海的外灘有其獨有的魅力,說個比喻,它是一本內涵豐富、不忍釋手的書。請各位嘉賓隨著我一起來品味、“閱讀”吧!

外灘,是一本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工藝書。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外灘千姿百態(tài)、巍峨?yún)⒉畹慕ㄖ郝洌钦麄€上海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它彈奏著城市的旋律和樂章,譜寫著城市的五光十色,萬千氣象。在這一條上海南北軸心線上有巴洛克風格的工部局大樓(今市政工程局),這是上海最先采用鋼窗的建筑;有古典折中主義色彩的海關大樓(令海關),入口處是典型的希臘多立克式門廳;有仿英國文藝復興建筑的怡和洋行(今外貿(mào)局);有19世紀未美國近代高層建筑風格的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其東部屋頂用紫銅飾面,四方攢尖頂"A”形平面,處理簡潔。

在這條軸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仿古典式的圓頂建筑物,過去為著名的匯豐銀行大樓。這是中國近代最壯觀的銀行建筑,建于1925年。大樓高5層,加上中部隆起的圓拱形大屋頂2層,共為7層。整座建筑以正門和圓頂建成的縱線為軸,兩邊嚴格對稱,形成四平八穩(wěn)之勢。柱廊為夏奧尼克式,3層大門則為羅馬式石拱券,給人以堅定穩(wěn)重之感。5層圓頂以上為希臘式。整幢建筑氣勢宏偉,室內裝飾極為考究。‘當時這座建筑曾被英國人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講究的建筑”。前不久它還是上海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

外灘的25幢建筑風格多樣,巍峨壯觀,都蘊含著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今天,上海已從巴洛克的音符中走了出來,新上海的樂章在激蕩。上海的城市天際線,無論是黃浦江畔,還是都市中。區(qū),一大批新穎別致具有現(xiàn)代氣息和世界先進風范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在新上海的上空匯成一支昂揚向上的“新世界交響曲”。

外灘,是一部近百年歷史的歷史書……

外灘,是一本歌頌改革開放的報告書……(《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149一153頁)

上述幾段文字是對上海外灘建筑群的歷史、風格、特點的介紹,但是導游員并未停留在簡單的介紹上,而是將自己的看法穿插在其中,并以這些看法來統(tǒng)領外灘的介紹,較好地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

夾敘夾議的講解形式的優(yōu)點是:在介紹景點的同時適當?shù)丶右砸?,能給游客以指導和啟示作用,并且,導游人員也能借景物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足之處是并非所有的景點都能較好地運用這種講解形式。

總之,陳述式是導游講解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形式,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可以運用此種講解形式。并且,導游人員運用這一形式能將景物的來龍去脈、規(guī)模特點講全講清。其不足之處是由于導游人員單方面講,游客被動地聽,因而游客缺乏參與的熱情,容易疲勞。

(二)問答式

問答式是采用發(fā)問和回答進行導游講解的形式。它一般適用于沿途講解和同游客交談,但在某些景點講解中也常用到。問答式分為“自問自答…我問客答”和“客問我答”三種形式。

1.自問自答

自問自答是導游人員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的導游講解形式。導游人員提出問題之后,應作適當停頓,給游客留下思索的空間,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思考,然后由導游人員針對問題進行解答或講解。例如:

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是秦俑館1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我們腦子里一定會閃現(xiàn)如下問題:這些秦俑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他們相貌各異?為什么要制作這些俑?l、2、3號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現(xiàn)在我就來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437·438頁)

2.我問客答

我問客答是由導游人員提出問題,游客回答的講解形式。采用此種形式,導游人員的問題要恰當,估計游客有可能答對。在游客的回答中,導游人員可作適當誘導,但不要強迫游客回答,以免弄巧成拙,使游客尷尬或不愉快。不管游客是否答對,導游人員都應予以鼓勵。例如,在參觀曲阜孔府時,導游人員可以這樣設問:

“孔子是什么時代的哪國人?”

“他是古代中國人。”

“不,他是春秋戰(zhàn)國時的山東人。”

“凱利先生,你答得很接近。”導游人員鼓勵地說。

“呵,不對,那個時候不叫山東,叫什么齊魯,”貝絲小姐補充說。

“貝絲小姐又說對了一部分。準確地說,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

隨后,導游人員還可進一步提問,如孔子的名字叫什么,等等。

3.客問我答

客問我答是由游客提出問題,導游人員進行解答的講解形式。游客對某一景點或事物提問是一種求知的表現(xiàn),導游人員應當認真傾聽,予以鼓勵,既不要因游客所提問題幼稚而笑話他們,也不應對其問題置若罔聞,表現(xiàn)得很不耐煩。對能解答的應盡量解答,不能解答的則表示歉意。這樣,更能表現(xiàn)導游人員的誠實可信。但是,導游人員必須注意:一是不要讓與講解內容無關的問題沖擊了導游講解,對無關的問題可告訴游客事后予以答復;二是要將游客所提的與講解內容有關問題的解答與講解結合起來,適當展開;三是對不能回答的問題要加強針對性的學習,并研究游客提問的一般規(guī)律,從中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客問我答”的導游講解技巧。

問答式導游講解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將游客作為旅游活動的主體吸引到導游活動中來,調動了游客參與的積極性,不僅活躍了導游講解的氣氛,而且促進了游客同導游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和思想交流。其不足之處是導游人員的講解常常被游客的問題所打斷,講解的思路會受到一定的干擾。因此,采取這種方式進行導游講解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腹案準備。

二、導游講解的方法

導游講解方法是為了加強講解的力度,增加對游客的感染力和活躍講解氣氛而采用的講解技巧。它是導游講解藝術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使自己成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將他們吸引在自己周圍,導游人員必須學習和善于運用導游講解方法,因勢利導,對不同層次的游客施加相應的影響,使游客、導游人員之間達到心靈上的默契,使每位游客的需要得到合理的滿足,將旅游活動變得輕松愉快。

(一)概述法

概述法是對景點的景物布局、特色等基本情況進行輪廓性介紹的方法。它通常適用于較大的景點游覽之前在人口處示意圖前進行的講解,如故宮太和門側的“平面布局圖”、頤和園東宮門內的“示意圖”等。導游人員一面在圖上指點,一面進行景點概貌的講述,使游客對景點有一個整體認識,為隨后對景點各部分的游覽和導游人員對景觀的講述進行鋪墊。這種概述通常包括景點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積、景物布局、主要特色、游覽路線、集合地點等。例如:

各位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頤和園參觀游覽。(導游人員站在頤和園示意圖前)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區(qū)10多公里,是我國建筑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它始建于1750年,當時的中國清朝正值盛世時期,執(zhí)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個皇帝乾隆,他憑借自己對中國園林的理解和至高無上的權力,耗費大量國庫銀兩,以“興修水利”和“為母祝壽”之名,連續(xù)施工15年,建成了這座規(guī)模巨大的皇家御園“清漪園”。1860年它與圓明園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8年,慈禧皇太后又將其重建,并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占地面積290公頃,其中水面約占總面積的3/4。園內有大小建筑3000余間,約7萬平方米。園林布局分為三個部分,即朝政辦公區(qū)、帝后生活區(qū)和風景游覽區(qū)。

我們今天的游覽路線是:從東宮門進,首先進入朝政辦公區(qū),然后繞過仁壽殿,游覽帝后生活區(qū)。從樂壽堂西側進長廊,到達排云門后上山,到佛香閣、智慧海,再從原路返回。不愿上山的,可在排云殿前等候。全團集合好后,再沿長廊西行,游覽昆明湖,從南湖島上岸,過十七孔橋,到新建宮門。我們的旅游車在新建官門外等候,上車時間為下午2時。

現(xiàn)在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參觀游覽,首先是到朝政辦公區(qū)的仁壽殿……(根據(jù)《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文物古跡篇》,第55~ 56頁改寫)

這幾段導游詞運用概述法將頤和園的簡況和游覽路線講得明明白白,毫無拖泥帶水之感。

(二)突出重點法

突出重點法是指導游講解中避免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有主有次,有輕有重,以重點為主的講解方法。它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突出大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景點往往有眾多景觀,導游人員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各個景觀進行詳細的介紹,而應選擇其中既有特征又有代表性的景觀進行重點介紹。如果將景點劃分為界限比較清楚的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導游人員也應根據(jù)此方法著重講解其中能代表其特定功能的景觀,而對其他從屬性景觀則可少費唇舌,甚至有的可以不講。為此,導游人員應在講解之前根據(jù)日程安排的時間對景點做好周密的講解計劃,確定重點景觀和講解的內容。例如,游覽天壇,由于其面積太大,景觀不少,不可能逐一講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圜丘壇、皇穹宇和祈年殿。前者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中者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地方,后者則是皇帝舉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它們既是天壇的代表性建筑物,又體現(xiàn)了修建天壇的意圖和作用。

2.突出景點中新、奇、特的內容

作為一個景點,往往都具有某方面的特征,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景點,也會有各自的特色,何況不少景點有其新奇的內容。導游人員應注意發(fā)現(xiàn)和把握景點的特色,將其作為講解的重點。這樣,不僅能吸引游客,而且會使講解更加鮮明。例如,天壇的設計與數(shù)字9和9的倍數(shù)的關系;回音壁、三音石的聲學原理;西安小雁塔在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關中地震中,垂直縱裂“自頂至足,中裂尺許”,但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再次地震時,古塔又“一夕如故”的奇跡,等等。

3.突出游客希望了解和有興趣的內容

導游服務是以滿足游客的需要為目標的,導游講解也必須服從于這一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努力。為此,導游人員的講解應針對游客的期望和愛好,將其作為講解的重點。這樣的講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導游人員要事先了解游客的期望和愛好,在講解中投其所好。例如,在游覽故宮時,如游客對中國古代建筑感興趣,導游人員應重點介紹故宮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建筑布局和建筑藝術,并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與民間建筑乃至西方國家的宮殿建筑進行比較;如果游客對中國歷史尤其是明、清的歷史感興趣,導游人員應重點講解故宮的歷史沿革和在故宮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使游客從故宮的介紹中加深對明、清歷史的了解。

4.突出“最”字

“最”字是事物或景觀某方面突出特征的體現(xiàn),可反映具有該特征事物或景觀在同類事物或景觀中所處的地位,又具有代表性,因而能引起游客的關注和興趣。導游人員在講解中應突出“最”,如世界(中國、某省、某市)最大(最長、最高、最早、最重、最小等),如第一算不上,第二、第三也值得一提。例如,長城是世界最宏大的古代人類建筑工程之一;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長江是世界上第三條大河等。但是,應注意的是,在運用“最”字時,必須符合客觀實際,否則會弄巧成拙,使導游人員陷入尷尬之地。

突出重點法能使導游人員講解的主旨鮮明,能給游客留下較深的印象。在游覽范圍較大的景點,而時間又較緊的情況下,此法能較好地處理時間與景點講解的關系。

(三)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法是一種借景生情、情景結合的方法。其目的是以景物為依托,通過講解來營造一定的氣氛,以激發(fā)游客的想象力,將其思緒和感受導人特定的意境,從而發(fā)揮導游講解的感染力。運用這一方法進行講解,導游人員必須使講解的內容與所見景物保持一致,實現(xiàn)情景交融,使游客感覺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例如:

這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為什么要建這么大的廣場呢?那是為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云,加上香煙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瑯仙鶴盤上點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廊香煙繚繞,全場鴉雀無聲?;实鄣巧蠈氉鶗r,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品級跪伏在廣場,仰望著云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和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底登基時,年僅3歲,由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把他抱扶到寶座上。當大典開始時,突然鼓樂齊鳴,嚇得小皇帝哭鬧不止,嚷著要回家去。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著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為此話不吉祥,說來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滅亡了,從而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6~7頁)

這段導游詞以故宮太和殿廣場為背景,敘述了皇帝舉行大典和溥儀3歲登基的情況,將當時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使游客仿佛也置身其中,情景結合所帶來的良好的講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觸景生情法又稱情景法或意境法,它可以增加導游講解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活躍氣氛,激發(fā)游客的游興。

(四)由點及面法

由一點及面法是一種由事物的部分引出總體或由一事物引出相關事物的借題發(fā)揮的講解方法。運用這一方法,要求導游人員在導游講解中不能就事論事,見景物介紹景物,而應利用所講之事、所見之景進一步引申,擴展講解的范圍和深度。這里,要注意的是擴展的范圍必須與所講之事或所見之景密切相關,擴展的深度必須依據(jù)游客文化層次和興趣而定。否則,會給游客以故意賣弄而又未講到點上的感覺。例如,當游客離開首都機場,驅車沿機場高速公路到達四元橋時,導游人員除介紹機場高速公路和四元橋外,可以進一步引申,介紹北京市政府為改善首都交通網(wǎng),在全市修建了多少立交橋、多少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又如在參觀寺廟進入山門時,導游人員除介紹某寺廟修建年代及兩邊所供“兩大金剛”外,還可引申說明寺廟大門為何叫“山門”。

以上兩例運用的都是由點及面的講解方法,前例屬于面上的擴展,后例則屬于深度上的延伸。所以由點及面法有時也稱為由此及彼法或引申法。對導游人員來說,運用此法可以擴展導游講解的內容,有利于開展宣傳教育,將對外宣傳和對內教育與景物的講解交融在一起;對游客來說,可以增加對目的地的了解,豐富知識。

(五)虛實結合法

虛實結合法是一種將典故、故事、傳說等與景物介紹有機結合起來的講解方法。虛實結合法中的“實”是指景物中的具體實物及其特征、價值以及與景物密切相關的史實等實體,“虛”則是指與景物有關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趣聞逸事等。導游人員運用此法進行講解時應以“實”為主,以“虛”為輔,做到“虛”為“實”服務,以“虛”來烘托情節(jié),以“虛”來強化“實”的意義。若本末倒置,講解就會缺乏真實性和科學性,雖然能引起游客的一時興趣,但游客真實所得甚少。例如:

女士們、先生們!旅游船已駛進巫峽了。巫峽十二峰排列于巫峽兩岸,南北各六峰,構成迷霧飄忽的“巫峽畫廊”。請往左看,這是“登龍峰”,在巫峽鎮(zhèn)下游15公里處,海拔1215米。有峰巒6座,由低而高,蜿蜒而上,如臥龍登天之勢。東側有一景,名“金雞對石鼓”。往前看,這是“圣泉峰”,海拔1023米,峰頂泉水清瑩寒澈,故名“圣泉”。拔地而起的山巒,像一只雄獅蹲于山頂,威震峽

江。峰前有一白色方形巖石,像一塊銀牌系在雄獅的頸部,故又名“獅子掛銀牌”。再往前看,這是“朝云峰”,海拔1324米。每當晨曦初露,峰頂云海翻騰,此時確有“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受。繼續(xù)向前看,這便是巫山十二峰之冠的“神女峰”,上距巫峽鎮(zhèn)30公里,與青石村隔江相望,海拔1112米。神女峰是一獨立石柱,高約6.4米,嬌柔輕盈、亭亭玉立于山巔。楚辭家宋玉的代表作品《高唐賦》《神女賦》給幽深的巫峽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伴有不少的神話流傳至今。傳說神女是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的化身,幫助大禹征服水患后,毅然留在人間。她露宿風餐,日日夜夜凝視著滾滾長江,為過往船只導航。由于神女晨迎朝霞,晚送夕暉,故又名“望霞峰”。(《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291—292頁)

這段導游詞主要是介紹巫峽十二峰,其中在介紹神女峰時,穿插了有關神女的神話故事既引發(fā)了游客的遐想,又展現(xiàn)了巫峽的雄姿。這種講解方法不僅能避免導游人員單方面講解的平淡、枯燥,使講解更加充實,使景物顯得更加神奇完美,而且調動了游客的視覺和聽覺,令客人浮想聯(lián)翩,因而能產(chǎn)生較好的藝術效果。

(六)設置懸念法

設置懸念法是一種在導游講解中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又引而不發(fā),以激起游客的好奇心理,使其產(chǎn)生求答欲望的講解方法。設置懸念的方法很多,例如問答法、引而不發(fā)法、引人人勝法、分段講解法等都可能激起游客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引起遐想急于知道結果,從而設置出懸念。例如:

(1)導游人員帶領游客游覽本溪水洞,介紹了該水洞的地下長河,河水緩緩外流,終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達7米,每晝夜最大流量為1.4萬立方米后,可設置一個懸念,請游客猜猜看,這洞里怎么會有這么多水?待游客發(fā)表意見后,導游人員再說:“待我們游覽到源頭處時便會自然揭曉。”

(2)在游覽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時,導游人員根據(jù)布局和參觀路線,將導游講解分為三個部分,即進門前的示意圖、門內陳列室和地下宮殿。每一部分都有講解的重點,并可在結束前一部分講解之前設下“伏筆”,為下一部分的講解設置懸念。如在示意圖前講完時,導游人員可先提出“定陵是怎樣發(fā)掘的”等問題,再說:“要想知道發(fā)掘過程,那我們就到陳列室參觀。”當陳列室的講解結束時,又可提出“中國皇帝的墳墓是什么樣子”“萬歷皇帝是怎樣安葬的”等問題,然后說:“若要了解詳情,那我們就去看看地下宮殿。”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欲知問題所在,且聽下一部分分解”,將游客的思緒和興趣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

以上兩例表明,制造懸念的講解方法運用的是一種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例(1)是由游客發(fā)表意見,揣度懸念的結果;例(2)是由導游人員講述懸念的結果。設置懸念是導游講解的重要方法,在活躍氣氛、制造意境、提高游客游興、增強導游講解效果諸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采用此法還會使導游人員始終處于游客注視的中心,在導游活動中把握主動權。因此,導游人員應努力掌握好這一方法的運用。但也要注意,該方法不能亂用,懸念的設置不能隨心所欲,以免起反作用。

(七)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以熟喻生、達到觸類旁通的講解方法。所謂類比法,是用游客熟悉的事物(景物)與眼前的事物(景物)進行比較,這樣,不僅便于游客理解,使其感到親切,而且能激發(fā)游客的興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類比法分為同類相似類比和同類相異類比兩種,不僅可以在物與物之間進行比較,還可在時間上、風俗習慣上等方面進行比較。

1.同類相似類比

同類相似類比,即將性質上相同形態(tài)上又相像的兩件事物(或人物)進行比較。例如,對法國游客,可將故宮與巴黎凡爾賽宮進行比較,前者在面積上比后者多3萬平方米,在建筑年代上早269年;對美國游客,可將其與白宮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420年;對英國游客,可與白金漢宮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283年。當然,除了建筑年代和面積的比較之外,導游人員還可從建筑風格上進行比較。此外,同類相似類比還可進行不同年代、不同地方同一事物的比較,如秦代長城和明代長城的比較,八達嶺長城和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的比較等。

2.同類相異類比

同類相異類比,即將性質上相同而在形態(tài)、規(guī)格、質量、水平、風格、價值等方面不同的兩件事物(或人物)進行比較。例如,在風格上,將頤和園與凡爾賽官花園進行比較,它們都是皇家園林,都在市郊,但它們在風格上迥然不同;同樣,在規(guī)模上,將唐代長安城與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價值上,將秦始皇陵地宮寶藏與古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圖坦卡蒙陵墓的寶藏相比;在人物上,將牛郎織女與羅密歐和朱麗葉相比,將康熙皇帝與同時代的路易十四、彼得大帝相比等。

要正確、熟練地運用類比法,導游人員不僅要熟悉和掌握所在地區(qū)的事物和景觀的知識,而且要具有游客所在地區(qū)或國家乃至世界著名的同類事物或景觀方面的知識。這樣,導游人員的講解不僅易于為游客所理解,而且可以提高講解層次。但是,如果類比得不恰當,就可能出現(xiàn)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成為游客的笑柄。

(八)畫龍點睛法

畫龍點睛法是一種用精辟的詞語概括旅游目的地或游覽景點突出特征的講解方法。一個旅游目的地,一個旅游景點,往往具體景觀很多,即使經(jīng)導游人員詳細介紹,游客一時也難以形成總體認識,往往有見樹不見林的感覺。此時,導游人員采用畫龍點睛的手法,用精辟的詞語對其進行概括,將有助于游客了解和認識其主要特征和精華所在。例如:

(1)云南,古老、神秘、富饒、美麗,其省名也許是中國省名中最神秘的一個。她因漢武帝元狩年間(公元前122年)奇遇“彩云見于南中”、瑞氣騰騰而得名。彩云下的紅土地,是39.4萬平方公里的美麗的山茶花的海洋。她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民族、資源、旅游、科技、地緣六大優(yōu)勢。值得一提的是境內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競相差6600米,濃縮了從南方海南島到北方黑龍江的所有氣候類型,珍藏著奇異的自然景觀和奇特的人文景觀。她享有眾多當之無愧的美譽:“人類的搖籃….天然花園”“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的海洋”“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服飾王國”“旅游王國”等。(《走遍中國——中國優(yōu)秀導游詞精選·綜合篇》,第363~ 364頁)

(2)我們這次游覽少林寺,每個人的感覺可能都不同,我們能否總結為四大特征呢?第一,禪宗祖庭,不枉“天下第一剎”美稱;第二,武林圣地,中外友誼之花處處盛開;第三,文物薈萃,堪稱包羅萬象,舉不勝舉;第四,盛世少林,難怪重換新顏人人齊夸!(同上第269頁)

上述兩例中,例(1)首先用八個字對旅游目的地——云南省的特色進行了高度概括,然后扼要地進行了敘述;例(2)是在游覽完少林寺之后,對其主要特點進行了總結。由此可見,在游覽之前運用畫龍點睛的講解方法可對游客起導向作用,如例(1);而在游覽之后運用此法則可加深游客對景點特點的領悟,如例(2)。

(九)妙用數(shù)字法

妙用數(shù)字法是利用數(shù)字來精確地說明事物的歷史年代、形體特征、功能大小等方面內容的一種手段,可以提高導游講解中知識傳遞的效果。導游講解,尤其是一些歷史文化古跡,往往離不開數(shù)字,然而平鋪直敘地講數(shù)字,常常給人索然無味的感覺。導游講解畢竟不是課堂講課,一味地強調多大、多少、多寬、多長,大量的枯燥數(shù)字必然會使游客感到厭煩。但是數(shù)字對說明事物又很重要,因此巧妙地講解數(shù)字便成為導游講解的一項技能。在導游講解中,妙用數(shù)字的具體方法有:

1.數(shù)字換算

數(shù)字換算,即將導游講解中涉及的數(shù)字(如事件發(fā)生的年代等)換算成游客比較熟悉的數(shù)字,或與同類數(shù)字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換算比較導游講解的內容不僅易于為游客所了解,而且也會給其留下較深的印象。

例如,當導游人員向游客介紹北京故宮的建筑年代時,如果僅將它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對國內游客來說,說到明朝,大家心里還明白,至于永樂十八年就有些稀里糊涂了。若是外國游客,就不知明朝是什么朝代了,更不用說永樂十八年了。這時,導游人員若把它換算成游客所熟悉的數(shù)字,游客便會心領神會。如對法國游客講解時,將其換算成公歷年(1420年)后,再加上一句“比巴黎凡爾賽官建成早269年”,效果便大不相同。同樣,在向國內游客介紹某市去年GDP多少億元時,游客印象不深,但是如果將其與游客熟悉的市縣進行比較,他們就心中有數(shù)了。

2.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我國的一些古建筑布局結構常常與數(shù)字密切相關,其中富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導游人員在向游客講解時,不能就事論事,只說這里有幾間房,那里有幾根柱,它們面積多大,高多少等,而應透過數(shù)字講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例如,導游人員帶領游客參觀北京天壇祈年殿,該殿頂周長30丈,內有立柱12根,導游人員除了要將這些數(shù)字介紹給游客外,還應講出這些數(shù)字包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含義,即周長30丈暗喻一個月30天(農(nóng)歷),12根立柱暗喻一年12個月。

3.數(shù)字的科學內涵

數(shù)字反映事物數(shù)量,但有些數(shù)字包含著科學真理。如0.618在數(shù)學上稱為“黃金分割率”,我國的一些古代建筑和園林的設計有時便運用了這個科學道理。導游人員帶領游客參觀這類建筑或園林時,應闡明這個科學真理,以充實和提高導游講解中的科技含量。

例如,導游人員帶領游客來到北京故宮太和殿廣場時,面對高大雄偉的太和殿,心中便會產(chǎn)生一種寬暢開闊的感覺。原因何在?因為太和殿廣場東西寬200米,南北進深130米,兩者之間的比值為0.65,接近黃金分割率的比值,從而給人開闊和美的感受。

(十)刨新立意法

創(chuàng)新立意法,顧名思義,就是超出導游講解的一般常規(guī),給景點景觀講解賦予新意的方法。運用此種方法需要導游人員不僅對景點景觀非常熟悉,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按照此法進行的導游講解常常給游客以啟迪,使其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例如:

青島風光可分為五個層次:碧海、金沙、紅瓦、綠樹、藍天,很像樂譜上的五線譜。勤勞、聰明的青島人民,猶如五線譜上的音符,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譜寫出了一曲曲動人的英雄樂章。

你們將離開青島,幾天來游覽青島讓你們帶走了令人難忘的東西,這東西不能裝在行李里,而是在你們身上,請大家想一想,你們帶走了什么?……它就是你們被青島的陽光曬黑的皮膚,你們留下了友誼,而把青島的夏天帶走了……(轉引自《導游實務》第3版,旅游教育出版社,第94頁)

這兩段導游詞用詞簡潔,導游人員通過樸實無華的語言既表達了自己對青島的熱愛,又給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導游講解是一門藝術。一個好導游,其講解既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又要因人而異,還要注意講解方法的運用。其中,廣博的知識是做好導游講解的基礎,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與時俱進。因人而異,要求導游講解要根據(jù)旅游者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在重點講解的內容、運用的語言和講解方法上有所區(qū)別,使自己的講解合乎不同層次旅游者的胃口。講解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其運用要根據(jù)講解的內容進行選擇,使之合情合理,順其自然。

案例

某導游員將游客帶至故官九龍壁前,先介紹了這道辟邪墻修建的年代與“九”的數(shù)字含義之后說:“大家請看,這九條龍神態(tài)各異,都是用琉璃瓦做成的,不過其中有一條龍身上的琉璃瓦是假的,現(xiàn)在請大家找一找在哪條龍身上?”于是游客便爭先恐后地去找,就在大家一臉茫然的時候,導游員過來指著第三條“龍”的腰部說:“這塊琉璃瓦是用木頭雕刻的。可是這在當時可是欺君之罪呀!”游客們聽到這里,都把期待的目光望著導游員,希望他繼續(xù)講下去。于是導游員講了馬德春巧補九龍壁的故事,

資料來源:喬秋蕊.導游語言藝術運用技巧[N].中國旅游報,2007-10-15.(改寫)

評析

本例中導游員兩次運用了制造懸念的講解方法。第一次是在九條龍身上找一塊假的琉璃瓦,當游客們找不著而感到茫然時,他才告訴游客;第二次用在九龍壁上鑲嵌假琉璃瓦是欺君之罪引出了馬德春巧補九龍壁的故事。運用此法不僅激發(fā)了游客的興趣,活躍了旅游氣氛,而且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調動了游客參與旅游活動的熱情。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導游資格考試《導游業(yè)務》章節(jié)輔導:第八章。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導游證考試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wǎng)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導游證資格查詢

導游證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導游證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